您好,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!

医德何以养成

作者:刘宝东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2-08-01

从古至今,许多人抱着“不为良相,则为良医”的愿望走上从医之路,因此古来医者就应是社会的道德楷模。

“医者父母心”、“仁心仁术”是百姓对“大医”的肯定。何谓“大医”?孙思邈说: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蚩,怨亲善友,华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;亦不得瞻前顾后,自虑吉凶,护惜身命。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,深心凄怆,勿避险恶,昼夜寒暑,饥渴疲劳,一心赴救,无作功夫形迹之心。如此可为苍生大医。”

这就是说,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,还要有高尚的医德。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,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,德才兼备才是“大医”。医德的特点是其自觉性,哲学家冯友兰曾说,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,在于人做某事时了解自己在做什么,正是这样所做之事才有意义,各种意义合成整体,就构成其人生境界。从事相同的职业者觉解程度不尽相同,所做事也就各有不同意义,也就有了不相同的人生境界。
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;道不同不相为谋,这就是人生境界的差异。境界不同,看问题的方向、角度和高度就不同,医德就会不同。儒家强调医生的“慎独”和“推己及人”。如果说“慎独”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话,那“推己及人”就是一种医德的表现。

孔子说:“内省不疾,夫何忧何惧?”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要达到慎独的境界,没有自律“内省”的功夫是不可能的。医疗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多数情况下在独立工作,诊断和治疗多在无人监督下进行,因此更需要“慎独”。要时常反问自己,你的诊断准确吗?用药合理吗?治疗得当吗?手术规范吗?否则就会遗害患者。

孙思邈说: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” 医圣希波克拉底也非常强调“泛爱众”,对病人要有恻隐之心。

文/刘宝东